Dai-EW

.
小号自用备忘录版,若有争议请在我的地盘调整你的三观
“我只是个历史工作者。”

#SNK·2017年角色名录:谏山始专访(下)


英译版老师:@suniuz和@fuku-shuu,from Tumblr.app

null

第一部分:

 

<到了海边,脑子里闪过的是什么?

“接近故事的核心”——谏山创老师的加长采访!

艾伦和他的同伴们终于抵达了大海,但这一刻也预示着艾伦和阿尔敏的视角观点发生了多大的偏差?!>

 

  • 谏山:“抵达大海”一直是故事的核心,并暗示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我们真的设法抵达,那可能意味着墙外不再有巨人存在”。在他们消灭了所有巨人之后,它几乎可以作为艾伦他们的战利品,所以能够成功地描绘这一刻,我确实为此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我也开始构思另一面的拓展。我确实感到一种无助的感觉,“那现在该怎么办?”,从七年前的开始到现在,这就像离开你的家人,搬到一块全新的土地上。

 

 

  • J:既然做到了,艾伦他们应该都很高兴吧?

  • 谏山:嗯,对于艾伦、三笠和阿尔敏三人组来说,他们并没有因为成功而感到高兴,他们更像是在说:我们不能永远都是孩子了。在调查兵团整体的角度来看,埃尔文团长和其他班长若是还在,那他们三人依旧可以继续作为青年人存在。然而,随着他们所依赖的人物一个接一个地逝去,艾伦他们现在必须填补这些位置。无论如何,我不能说他们的童年已经正式“结束”……关于这一点我个人有些许的挣扎,请等待接下来的故事吧。

 

 

  • J:我明白了!谏山老师之前在其他采访中说过,比如《进击的巨人:INSIDE KOU》,“艾伦是一个被故事强迫前进的角色”、“艾伦是故事的奴隶”,这些感想改变了吗?

  • 谏山:我现在觉得它们已经成为了艾伦性格的本质。对于三笠和阿尔敏来说,养成了以艾伦为轴心运转的习惯性思维。但最开始的时候,这种情绪更偏向于偏袒……一般是看到亲人或者兄弟姐妹有困难时,人就会伸出援助之手。即使旁观者质疑:你为什么要帮助他们,部分原因也很难正确解释。艾伦和三笠、阿尔敏的关系就是这样。

 

 

  • J;我之前以为,艾伦他们已经经历了人生最关键的时刻。但是和你谈过之后,他们似乎还要继续遭遇惊涛骇浪。

  • 谏山:老实说,在重返希干希纳区之前的第17-18卷左右,我重新创作了第1和2卷的某些部分,形成了一种让故事达到高潮的感觉——也许读者也有同样的感觉。例如在《拯救大兵瑞恩》里, 开场片段里有一面镜子和一块口香糖。当你在高潮中再次引入相同的元素时,观众会有一种“结局要来了”的感觉,调查兵团出发前往希干希纳区的场景设计也是出于相同的目的。当玛利亚之墙夺还战前夜艾伦在他们出发前和朋友一起吃饭时,他与让发生了争吵,然后三人离开食堂开始交谈,将别人认错成汉尼斯......在第1卷中,在这些相似的时刻之后,正是汉尼斯第一次出现的场景。

 

 

  • J:在第18卷中,甚至还有三人再次确认他们想看海的场景!

  • 谏山:就是这样。然而,那时的艾伦和阿尔敏不同,阿尔敏的目标是哪怕只见一次海。事实上,艾伦并没有那么痴迷于看海。尽管艾伦和阿尔敏因为共同拥有关于“墙外世界”的梦想而成为儿时的好朋友,这个梦想的根源却有一些细微的不同。阿明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心里一直想着“我要去看看大海”。另一方面,艾伦认为“大海明明是存在的,但我们却没有可以看到它的自由”,他对此他感到愤慨,他对大海本身并不感兴趣。除此之外,在整个故事中,艾伦所卷入的所有情况都在不断变化,他对大海本身的兴趣也随之消退。他们两人在观点上的分歧逐渐清晰,以及阿尔敏自己对这一认识的震惊也浮出了水面——这就是第18卷中那个场景的故事。

 

 

  • J:这就是来龙去脉!?

  • 谏山:当他们到达海边时,阿尔敏手里拿着的贝壳象征着“只存在于大海中的东西”。他对艾伦说:看看这个。然而,艾伦一眼都没有看它,而是专注于思考更重要的事情。“被忽视的贝壳”随后被遗弃在阿明的手中,这可能是“梦想的结束”,尽管可能更像是“青春的结束”,但我在那场故事中所添加的元素两者兼有。三个人一直待在一起,但毕业后各走各的路……有点这种感觉。

 

 

  • J:那么是时候让三人组踏上各自的道路了吗!?如果我们把一切都建立在这个假设之上,那么 22 卷封面上的三人面朝大海,现在似乎暗示着未来会有干扰......

  • 谏山:关于那一幕——从一开始,我就一直想让它给人不祥之感。如果我现在非得谈这个事情的话,还有一种感觉,“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最终章吗?”。我希望有一天,即将到来的故事情节会改变这个封面场景中存在的细微差别,甚至是可以改变我今天的想法。




null

(这是任何艺术家都愿意刻在石头上以供子孙后代见证的面孔。更不用说他那双像蓝色托帕石一样闪闪发光的眼睛了)

  

第二部分:

 

<为梦想而活的埃尔文之死

在一段平等的关系中失去他的朋友之后,利威尔会……?

埃尔文在希干希纳区的战斗中丧生牺牲了,这是一个相当令人震惊的发展。>

 

  • 谏山:让埃尔文在这里死去是事先计划好的。我一直想把利威尔和埃尔文描绘成平等的关系。自从他的行为导致了他父亲的死亡,埃尔文就产生了“寻求真相”的幼稚目标和赎罪的欲望。由于这两个原因,他加入了调查兵团。渐渐地,他成为了调查兵团的团长,而他自己则在“一个追逐梦想的孩子”和“一个担当责任的成年人”之间摇摆不定。为了正视自己,他编造出了一个“为了人类的未来”而战的虚假志向,并不断自欺欺人。

 

 

  • J:一个被视为“抛弃人性”的人,实际上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目标,这真是太惊人了。

  • 谏山:这对利威尔来说也是一样的,利威尔之所以总是与埃尔文并肩作战,是因为他将埃尔文的“为人类的未来”解读为一种利他主义的意念。而利威尔本身就从未考虑过自己,所以利威尔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因此,利威尔也要求埃尔文成为一个“忠于使命”“能沉着决策”的人。当他发现埃尔文其实有着一个像他的“梦想”一样自私的目标时,可以说他感到被背叛。然而,他也意识到,这个他无望超越的人,其实也有着“追逐梦想的幼稚、孩子气的一面”。


 

<因为利威尔的一句话,埃尔文才得以放弃自己的梦想,为了人类未来而战>

 

  • J:因为他明白这个伟大的人实际上和其他人一样,利威尔告诉他:“放弃你的梦想,去地狱吧。” 这真是个残酷的选择…… 

  • 谏山:现在我们的谈话让我回忆起自己当时的想法,当我画那个场景的时候,我觉得“人在被逼到绝境,需要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露出最真实的自己”。对于埃尔文来说,当BT把他逼到希干希纳区的战场边缘时,他的真我就极其具体化了。那一刻,他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在“去地下室实现梦想”和“负起与野兽巨人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责任”之间摇摆不定的人。看到这个样子的埃尔文,利威尔有一种被埃尔文催促的感觉——“我希望你告诉我‘放弃梦想,下地狱吧’”。他当时就理解了埃尔文的渴望/意愿,他抓住了埃尔文想要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利威尔的表态,埃尔文才得以蜕变成一个可以放弃梦想去履行对人类未来负责的成年人

 

 

<利威尔接受了埃尔文为人类做出的牺牲、选择了死亡的命运>

 

  • J:但就在他去世之前,埃尔文回忆起他和父亲一起在教室的时光,他的梦想应该就是在那里萌芽的。对于埃尔文来说,那是一段快乐的回忆,对吧?

  • 谏山:我该怎么说呢……给人的感觉是,他自己在知道答案之前就死了,可能是他选择了永远没有答案的答案。但即便是以这种“不知道”的状态死亡,似乎也是埃尔文自己的选择。话虽如此,我们不能说他从未后悔过……也许他曾在某个时候感到过。真的,在那一刻,我边画着边在想,“每个人都是某种东西的奴隶”。或许埃尔文是他“梦想”的奴隶,只要他还活着,他就无法摆脱枷锁——只有死亡才能让他解脱。对于埃尔文来说,利威尔放弃了救他的机会,也是在用死亡的方式将埃尔文从梦想的奴隶、从束缚中解放救赎出来。

 

 

  • J:利威尔明白埃尔文的想法吗?

  • 谏山:利威尔是可以理解埃尔文的感受的。利威尔决定埃尔文生死命运的那一幕——他也受到了肯尼的影响。小时候肯尼抛弃他时,他一直认为肯尼离开他是因为自己没有达到肯尼的期望。当城墙内发生起义、他再次以敌对的立场与肯尼对峙时,利威尔有一种想要弥补童年的感觉,试图全力打败肯尼、满足肯尼的期望。但在最后,地下洞穴坍塌、肯尼倒地受了重伤,但他并没有利用血清自救。相反,他在死前将针剂托付给了利威尔。在利威尔看来,一直靠自私生存的肯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做出了一件无私的事——这让他震惊不已。基于这次经历,利威尔选择了不复活埃尔文。而是把他当成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选择让他死去。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了什么——人们常常会说:“所谓梦想,直到最后一刻都没事闲的才算是幸福吧”这样的话呢。意思就是,对于这样的人来说,“直到最后一刻都追逐着梦想”才是所谓最好的人生吧。我一边想着这些,一边画了埃尔文的结局。

 

 

  • J:确实有这样一种说法:“也许梦想就是梦想,因为你永远无法触及它、它也不可能被实现,这样你才能为之不断努力奋斗、永远追逐”。然而,这种选择所导致的后果让利威尔失去了对他而言这个无可替代的存在——埃尔文(かけガえのない存在),从此以后,利威尔要到哪里去寻找他战斗的意义呢?

  •  谏山:是的,他就像一个漫无目的地悬在空中的气球(宙ぶらりん),在中间被绊倒了、不知道该去哪里。因为对利威尔来说,一直陪在埃尔文身边、直到埃尔文的最后一刻,让利威尔有一种自己已经完成了所有该做的事情的感觉。当然,我觉得他还是有想要讨伐兽之巨人的目标的。埃尔文死后在调查兵团里留下的空缺,估计利威尔会找阿尔敏来填补吧?在18卷里,当每个人都在墙壁缝隙中寻找莱纳时,我就刻意地把埃尔文和阿尔敏描绘成“过去”和“未来”。埃尔文没能实现他的梦想就死了,而阿尔敏却实现了他的梦想——从现在这里开始,阿尔敏不得不面对未来的现实了。

       

(正是因为我过于平淡地接受了他的死亡,让我可能这辈子都没法与谏山、与自己和解。)


  

  

nullnullnull

第三部分:

 

  • J:我们从官方粉丝网站 Mingeki收集了粉丝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尽管身边经历着非常残酷的战斗,但对于我们的角色来说,哪些地方和时刻可以让他们平静下来?”

  • 谏山:在调查兵团里,他们经常来回踱步,他们的房间里也没有很多私人物品。所以,大概和战友们一起经历的事情会让他们平静下来吧,基本上是他们熟悉的地方。在第一卷里,确实有几个角色一起在墙壁上架大炮这样的场景,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即使你能在独自站在城墙上保持平静,但那种不寻常的情况(在第一卷中)也会让你更加平静。毕竟,士兵不应该浪费资源。[ 译者注:不确定谏山最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可能和萨沙偷肉有关?]

 

 

  • J:啊,原来如此。的确,即使在休息时间,每个人都被要求按照士兵们训练时一样保持警惕、履行士兵们的义务。下一个问题是,“请告诉我们士兵们如何度过他们的一天”。

  • 谏山:当调查兵团不安排壁外调查时,他们会为下一次调查进行训练——无论是长途行军训练还是武器维修,都有。根据个人的不同,他们可能需要参加很多会议。当训练结束后,有时他们可以有幸回家进行探亲。

 

 

  • J:因为他们一直在紧张中,神经总是处于紧绷状态——这一定是为什么会有像你之前描述的那样的情况,当和同伴战友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现在是最后一个问题:角色有没有利用特殊的作息和饮食来增强体质、保持健康?

  • 谏山: 那一定是力量训练。体操虽然也不错,但士兵健身的核心可能仍然是无氧运动,但在短时间内这可能会造成肌肉酸痛。莱纳在练习生时期就已经拥有了壮硕的体格了,但这并不是靠锻炼,而是遗传自他的父母。莱纳的父亲在第23卷首次亮相,身材也相当不错。综合格斗选手Fedor Emelianenko体格强壮,但似乎也不是训练出来的,莱纳有点类似。就像链球运动员Murofushi Koji和巴西足球运动员Hulk一样,他们从出生起就注定要拥有这种体型。说起来,马莱篇的故事发生在希干希纳之战的四年后,所以莱纳还在成长中。请准备更新那个角色数据!

     [译者注:谏山似乎在和他的编辑说话]

 

 

  • J:我明白了!既然说到这个话题,如果104期举行扳手腕比赛,谁会赢?

  • 谏山:第一名肯定是三笠——她太强了,简直就是作弊。那么莱纳将是第二名。艾伦和让有时不分伯仲。虽然他们经常吵架,但有时他们两个会同意达成一致,就像开始了一种塑料友谊的感觉。

 

 

<足够了解“机甲”了吗? 

接近谏山对希干希纳之战和马莱篇的迷恋!>

译者注:谏山使用的是片假名,但他描述的类型是mecha,即机甲/机械。

 

  • J:回想起来,整个希干希纳之战,有很多环环相扣、错落有致的场景。这确实是一个能引起读者反响的大事!

  • 谏山:我觉得我已经释放了从一开始的全部压抑情绪。兽之巨人抛出那么多巨石,这是我很久以来一直都想画的场景。它们就像霰弹枪发射的子弹,从一个方向发出多重、分散的攻击,我真的很想让兽之巨人来进行这种攻击。一旦我确定了这个细节,还有在希干希纳区与超大型巨人的对决,我希望能延长那些场景的篇幅。在我最初构想超大型巨人的外观时,尽管他的物理特性还没有最终定型,但在某种程度上,我就认定艾伦和超大型巨人的对决一定是一场“包含牺牲的收官之战”。如果说我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想更深入地探索下艾伦和莱纳/贝尔托特的关系。我想画出艾伦对莱纳表示尊重的场景,以及在艾伦眼中,莱纳是一个“他无法超越”的人。

 

 

  • J:在《进击的巨人OUTSIDE Kou》的采访中 ,您提到“将超大型巨人等巨人描绘成巨型机甲”,当前马莱篇的希干希纳之战和与中东联盟的战斗可谓是“机甲式”的战争,让读者的心跳加速了许多!

  • 谏山: 在我画完这些后,我觉得,“即使我不再画这些看起来像机甲一样的东西,也会挺好的”[译者注:谏山表达了他当时感到的疲倦/沮丧]。人的面容包含着情感和其他柔和的点,我可以很顺利地变换我的作品。但是,要画出像机甲这样僵硬的东西,我必须就得从无数个角度去刻画他们,这真的很有挑战性。

 

 

  • J:我从没想过我会在snk中看到真正的机甲!

  • 谏山:是这样的。对于最早的马莱篇的战争中,在我画出出现机甲的场景之前,我就感到了压倒性的焦虑——即使是现在,我似乎也无法抹去那种感觉。在马莱篇(23卷第91)第一话中,画装甲车真的是太难了。我们讨论了很多很多不同的设计——有些甚至比我们选择的原版本更复杂。但考虑到情况之后,我们就决定采用一个更简单的模型。即便如此,在匆忙完成手稿后,截稿的日期距离我简直是近在咫尺。除此之外,从马莱篇的“幻想世界”过渡到我们大约100年前现实世界的模仿,这个故事的背景所涉及的研究也相当广泛。

 

 

  • J:当我看到希干希纳之战的车力巨人换了装备时,我都惊呆了!

  • 谏山:我非常喜欢动画《Zoids》,这是受这个影响。第92话整整用了一页来专门描述车力巨人的首次亮相,但当我创作时,到了截止日期那一页还是一片空白!给车力巨人的面具是我从自己的高中草图中偷来的,所以设计过程非常顺利。然而,车力巨人背上的装备很难画出来......为了更好的帮助我考虑巨人将如何承载装备的重量,我创造了一个概念,将绳索固定在四个方向的柱子上,从而抬升了由战士们操作的机枪炮塔。尽管困难重重,但草拟草图仍然很有趣。

 

 

  • J:马莱篇不仅发生在一个不同的背景中,角色也是全新的。对于一部正在连载的漫画来说,这种创作行为就像你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

  • 谏山:当我绘制23卷的第一页时,我已经重新考虑了snk整个故事的结构。虽然那时候有些场景是绝对要描绘出来的,但我心里还是觉得很不安,因为我不知道读者是否能接受这样的发展。然而我非常确定的是,这种感觉与我第一次开始连载时所经历的不安不同。那时,我的焦虑要比此时要强烈得多。因为我不确定这个系列是否能发行,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可以成为一名作家。“连载肯定会在一开始就被叫停……”,我原以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会相当高。尽管我很紧张,但我并没有选择摆烂着继续。相反,我在画画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经历。

 

 

  • J:这是因为你现在画的是一个与以前不同的世界吗?

  • 谏山:一开始,描绘新角色感觉很有趣。他们基本上取代了主角的位置,但与其说他们是全新的,不如说他们是在“我以前在哪里见过这些人”的概念下画的。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海的另一边是什么。但实际上,这些人的生活与墙内的人相似。因此,虽然我已经决定马莱篇将以莱纳的角度来看待贾碧的成长,但我仍然没有在第一章(发行版23卷91话)中以莱纳为中心来讲述故事。因为这是马莱故事情节的开始,我要确保这是一个读者之前没有见过的角色与故事结构。

 

 

  • J:在95话中,所有的巨人、从车力泰坦到颚之巨人,都有“防御”和“进攻”两种类型的职责。发现这一点真是令人惊喜,我期待深入探索巨人的新面貌!

  • 谏山:我一直想画莱纳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军方如何利用巨人的能力、他们的敌人是谁、他们为了什么而战,这些问题等等。但是很难画出巨人战斗实际使用的策略。

 

 

  • J:原来如此!但我相信读者们也预料到了这一点。我想问一下,从现在开始,你希望画出什么样的场景……

  • 谏山: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可能想描绘阿尔敏的成长过程。他从来都不是最擅长战斗的,但他现在的位置基本上迫使着他上前线——而且他还获得了超大型巨人的能力。到现在为止,他都是抱着“看海”的动机去面对所有的挣扎。但从现在开始,他需要把一切都当成实际的问题去面对。我也有很多想要描绘的瞬间,但如果现在剧透出来,它们确实都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所以……我只通过画漫画来展示一切!


评论 ( 5 )
热度 ( 28 )
  1.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Dai-EW | Powered by LOFTER